徐琨是孙坚的外甥、孙权的表兄,也就是徐琨之母是孙策孙权的姑姑。作为近亲,早年就跟随孙坚起兵,所以孙权把吴郡的直接防务工作交给徐琨。
张纮不用介绍,那就是孙策的长史,江东文职谋士圈子里的二把手。孙策死后他依然留着长史的职务,实际上掌握了吴郡的内政(张昭在建业城里),如今他跟徐琨一文一武协助吴景。
至于郡丞秦松,只是张纮的幕僚出身,基本上张纮什么态度他也什么态度。
对于吴景的暴怒,张纮是第一个劝说他不可鲁莽的:“府君,孙氏之败,至此已无能为也,还望以生灵为重。顾元叹说话是直了一点,但我听说此人从不说谎,他给的条件肯定能做到。
至于以族人相胁,还请府君休要再动此念,免得吴、孙两家在江东的旁支子弟万劫不复。我看顾雍的条件里,只要不战交出吴郡,便允许您和令姊安全离开,前往江北,这定然是会做到的。这候 wanb ar.ne*t 章汜
吴家只是跟孙家偶然联姻,其余旁支也不会视为逆属,可以保留产业,只要免去孙氏所授伪职,还付乡党,将来也可以重新公平参加科举,累官固不失州郡也。请府君慎之。”
吴景一家之所以不方便走,也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本地人,故土难离——孙坚就是吴郡富春人,吴景家更是直接就是吴县人,还是他姐姐“吴国太”嫁给孙坚后,他们这一支才迁徙到钱塘县。
只不过,因为历史上孙坚孙策回江东的过程中,对江东本地世家大族杀戮过多,又重用江北淮泗将领统治江东本地人,所以才导致孙家这个根正苗红的吴郡人被视为外来户。
吴家在吴郡算不上四大家族,却也是大户人家,排进郡望前七八名还是做得到的。
被张纮这样不给面子的劝说,也让吴景意识到,他身边的投降派数量怕是不少,这让他颇受打击。
虽然,这点他早该想到了,但人的内心总是希望屏蔽掉坏消息,像鸵鸟一样让噩耗来得越晚越好。
同为孙家亲戚的徐琨还想怒斥张纮的投降理论,但作为张纮幕僚出身的文官秦松,已经抗声直言、附议张纮的说法,还隐隐然表示吴郡大多数文官都是这么想的。
吴景要是死硬到底,吴县这区区几千战兵,乃至那些更不可靠的临时招募农兵,有多少会为孙家卖命,已经是显而易见了。
吴景最终还是怂了,叹息着托付张纮:“张公可能去顾雍那儿,讨个准话?我吴县吴家和钱塘的分家,都不会被认定为孙家党羽么?”制大制枭
张纮诚恳长揖:“请府君放心,属下一定去顾雍处,据理力争,他答应的事儿是不会反悔的。
相信不仅吴家不会被清算,即使是孙家,只要是远房支属、孙氏当政后依然住在本乡的,将来也甘心安安分分继续做富家翁,都可以在原籍居住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