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不就等于四个成年男丁加七个老弱妇孺,就要供一个前线人员。一年半把国力吃空吃尽完全不是夸张。
但如果曹军选择另一种方式,就是一个地方粮食吃光了就弃守,退到下一个还有存粮的据点,而且部队人数也随着地盘的沦陷等比例损耗的话,曹操阵营倒是能吃上三到四年才粮尽国亡。
(当然这只是假设完全没有运粮损耗的理想状态,即在有粮地区就地防守就食。实际情况只会介于两者之间。)
现实情况下,在走到这一步之前,曹操早就众叛亲离了。
所以,逐步后撤是没有办法的,只不过现在面临的逐步后撤,比历史上官渡之战时更痛苦。
历史上的官渡之战从延津、白马退到官渡,好歹袁绍的进攻路线还是只有一条,因为鸿沟运河在延津到官渡之间没有分叉。
现在的汝颍水系在郾城位置是有分叉的,后撤缩短粮道后,还要面对刘备究竟攻上游还是攻下游的抉择。
……
这个决策过程中,曹操必须慎重,他和郭嘉前后也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审慎考虑。
尤其是要判断“刘备本人的主力军、在豫州拖住曹军主力后,刘备朝廷的其余偏师,会对曹操下辖的哪些地方下手”,
这候 a im*ei43.* 章汜。想清楚了这个问题,曹操才好从刘备进攻危险比较低的州多抽援军、而尽量不去动那些被攻高危地区的兵马。
刘备军则趁着曹操犹豫期里的这些天,彻底扫清了郾城外围的全部防御工事,就剩最后的直面城墙攻城了,连护城河都被填平了好几处。
这天,已经是五月十二。次日开始。刘备军就逐步在郾城城墙外部署投石机了。
曹操军原本已经做了一个计划,几乎到了要拍板的程度:
把兖州和青州的留守部队尽量抽调过来,另外冀州的原袁绍军降卒也可以抽调一部分来豫州。
制大制枭。曹操和郭嘉之所以这么商议决策,一方面是考虑到青州和兖州确实内乱威胁可以处置,同时曹操也在这几天又安排了一些内政除奸措施,想再杀几个亲袁世家官员根除内患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